“感谢法院!十年了,这笔赔偿款终于拿到手,我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近日,申请执行人董某将一面饱含谢意的锦旗,郑重地交到天门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曾庆和执行干警手中。锦旗背后,是一起长达十年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该案在天门法院执行法官和执行干警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董某的执行款全额执行到位,这起长达十年的执行案件终于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案件回溯:事故伤残,强制执行
2015年8月,董某饮酒后无证驾驶悬挂他人号牌的二轮摩托车,与杨某无证驾驶的无号牌正三轮摩托车相撞。事故造成董某左臂丛神经损伤(五级伤残)及胸部损伤(十级伤残)。经法院审理,认定董某负事故主要责任,杨某负次要责任。因杨某车辆未投保交强险,法院判决杨某赔偿董某各项损失共计11.8万元。判决生效后,杨某迟迟未履行,董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僵局难破:“执行不能”困局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干警们线上线下多方查控,发现杨某名下确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完全无法推进。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多年来,受制于技术条件和杨某长期下落不明,执行干警虽多次查控,申请执行人也多次协助查找,但均未发现有效财产线索或杨某行踪,案件陷入“执行不能”僵局。
坚“执”破冰:唤醒“沉睡”积案
“执行积案,在法院是一摞卷宗,在百姓心头却是一座山。”面对董某多年未实现的权益,为避免案件继续“沉睡”,天门法院执行局将其纳入集中执行行动重点攻坚。干警们重新梳理案情,精准研判受阻原因,调整执行方向,依托“两终”案件管理系统再次发起深度查询。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关键线索——发现杨某在某银行有存款!执行干警闻讯而动,火速恢复执行程序并果断冻结账户。
情法交融:十年积怨终化解
账户被冻结后,杨某主动现身法院寻求协商。他坦言并非故意拖欠,实因经济困难。执行局副局长刘曾庆抓住时机,从法律后果的严肃性到人情事理的体谅,层层深入,让杨某深刻认识到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一旦被纳入失信名单,工作生活将处处受限。感受到法律威严和法官诚意的杨某表达了履行意愿,刘曾庆当即组织双方协商。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董某同意杨某一次性支付判决金额后放弃余款(包含利息及延迟履行金)主张。双方各让一步,当场达成执行和解。当日,杨某便凑齐全部款项履行完毕,压在董某心头十年的“大山”,终于移除。
如我在执:清仓见底护民生
民生无小事,陈年旧案更牵动民心。自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以来,天门法院积极响应,以“如我在执”的理念换位思考,全力加大清理力度,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锦旗承载着荣誉,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天门法院将持续优化执行机制,加大攻坚力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力以赴将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让公平正义真正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