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小院灯暖:基层法庭里的情理法与寻常事

2025-07-28 09:17
来源: 仙北法庭
作者: 罗梓航    浏览: 30

法庭的院子里,总有几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作为基层法官助理,每日与卷宗为伴,油墨香里混着乡间的气息,记录着一幕幕关于生计与情感的故事。在这里,我见证了调解室里的释然,也目睹了审判庭上的庄重,渐渐明白,法治的力量,既在情理交融的温暖里,也在法理坚守的严肃中。

法理人情,司法中的双重面孔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框架,却能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刚与柔的姿态。

抚养费纠纷的调解室里,女方将一沓药费单放在桌上,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孩子生病住院,他一次都没露面,更别说给钱了。”男方则涨红了脸,语气激动:“我想去看孩子,她总是找各种理由不让见。”法官没有急于搬出法条,只是指了指角落里安静坐着的孩子:“孩子上学、生活都需要花钱;做父亲的,也该知道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终达成的协议,除了明确每月的抚养费金额,还约定了父亲要定期去看孩子。签字时,男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玩具递给孩子,女方微微侧过脸,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几位工人起诉一家小型服装厂,称工厂拖欠了他们两个月的工资。服装厂老板在法庭上辩解:“他们做的活有瑕疵,影响了交货,工资得扣一部分。”法官仔细核对了考勤表和工作量记录,严肃地说道:“工作有瑕疵可以按规定处理,但不能成为拖欠工资的借口,该支付的工资必须足额支付,这是法律的明确规定。”宣判时,法槌落下,判决书中清晰写明服装厂需在十日内付清工资,字字都透着坚定。

调解室里的沟通,如细雨般能滋润人心;审判庭上的判决,似标尺般能厘清是非。就像拿到工资的工人所说:“法官讲的是道理,也是我们该有的权益。”而抚养费纠纷里的孩子,后来带着一幅画来法庭,画上是他和爸爸一起放风筝,这便是司法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职责之重,工作中的不懈坚守

审判工作的严谨,体现在每一份判决书的字里行间。夜晚的办公室,灯光照亮卷宗,那起劳务纠纷的判决书,法官对着相关法律条文仔细斟酌,确保每一个表述都准确无误。他说:“判决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不能有丝毫马虎。”调解工作的耐心,藏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抚养费纠纷调解时,法官从下午到傍晚,耐心地在双方之间沟通,既要让男方明白支付抚养费是应尽的义务,又要让女方理解父亲有探望孩子的权利。这点点滴滴的付出,都是为了让法律的精神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法官常说:“调解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优解,审判是在事实基础上划定底线,两者都是对公正的追求。” 确实,在堆积的卷宗里,在当事人的期盼中,我们始终坚守着这份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努力让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夕阳下,法庭小院的灯光亮了起来,桌上的卷宗还带着余温。在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却有着许多关乎百姓生计与情感的小事。作为基层法官助理,我在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法治的意义,也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公平正义像这小院里的灯光一样,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