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这么热的天,你们为我跑前跑后,让我顺利拿到了赔偿款。” 近日,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当事人康某将一面印着 “恪尽职守、 为民解忧、热心服务、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天门法院九真法庭,紧紧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
2024年5月,康某驾驶二轮电动车从右侧超越同向在前祝某驾驶的轻型栏板货车时,遇祝某减速右转弯,康某处置不及,两车相撞,造成康某受伤,电动车受损。康某受伤后被送至医院住院治疗20多天,花费医疗费1.3万余元。祝某驾驶的车辆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因与祝某及保险公司就赔偿事宜协商多次无果,康某诉至天门法院,要求祝某及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车辆维修费等4.8万余元。
庭审中,保险公司对误工费和电动车维修费提出质疑:“康某说自己做服装加工,但证据不足;电动车维修费只有一张发票,没法认。” 眼看双方各执一词,向仲华法官总结各方意见后认为各方分歧并不大,便积极开展调解工作。
为了核实真相,向仲华和法官助理任浩博顶着盛夏的烈日出发了。他们先找到康某提到的服装加工作坊,跟老板、工友一一核实,确认了康某的工作情况;又来到电动车维修店,调阅维修记录、询问维修师傅,证实了车辆确实在此维修。拿着调查结果,向仲华再次与保险公司沟通,终于做通保险公司的工作,保险公司同意赔偿误工费和维修费,但不愿承担诉讼费和鉴定费。向仲华立刻联系康某、祝某,几番释法明理,二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康某承担诉讼费,祝某承担鉴定费。祝某当场支付了鉴定费,后期保险公司也按约支付了赔偿款4.3万余元。
“案子结了,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康某送来的锦旗上,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认可。而这只是天门法院九真法庭的日常。作为专门审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法庭,每年审理近800件案件。“这些案件往往矛盾尖锐,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九真法庭的法官们常说,“一纸判决或许能了案,但耐心细致的调解才可能真正化干戈为玉帛。”
秉持着“如我在诉”的理念,他们用一次次实地走访查清事实,用一遍遍耐心沟通化解分歧,司法的温度,就藏在这一个个化解纠纷的故事里,藏在让群众既感受到公平正义,又体会到温暖关怀的每一个细节中。